沈江鸿:工程数字化人才是数字经济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沈江鸿:工程数字化人才是数字经济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布日期:2017-12-31 11:46
中国建筑业转型升级战略性人力资源:工程数字化人才是数字经济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大学 沈江鸿
一、数字化人才将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作为工程建设大国,中国的工程服务业(AEC)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2016年,国家公布的建筑业产值是19万亿人民币,约占我国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74.4万亿人民币的大约26%。从业人员的实际人数事实上是没有办法准确地统计,因为很多人虽然在这行业工作,但是情况非常复杂。因此,虽然公报中公布的数字是大约5000万人在建筑行业工作,但是,我们认为超过一亿人与建筑业有这样那样的关联,大家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与工程建设行业有关的人才种类,可以说是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所有人才工种都与行业有关。一个工程项目从需求被认知和发现、规划立项到最后设计、施工到竣工投入运行,需要有经济、法律、技术等系统性的人才来支撑。而且,由于工程行业产品的社会特殊性,国家对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非常高,有好几个重要工种实施的是双重资格认证,如建造师,建筑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
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工程建设社会需求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的建筑业到了必须实施技术和管理转型升级,否则,将无法面对市场挑战。国家建设行业主管机关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出了系统的引导政策,要求建筑行业在规划、设计、施工和项目运行中实施以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人工智能( Artifical Intelligence)、云计算(Cloud Computation)等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技术和数字技术,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更是明确地提出了数字经济的概念,发布了《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等重要纲领性文件,从而为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发展定义了新的动能,更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与目标。
有报告支持,2030年,中国的GDP将达到73.5万亿美元的规模。数字经济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浙江大学全球创业研究中心主任王重鸣教授在全世界范围率先提出“工程数字化”人才学术概念,认为工程数字化人才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人力资源,我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分析论证,我们进一步认定,工程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学术新的制高点,将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提供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我们认为,所有的建筑从业人员,不管是技术人才,而是管理人才,甚至是普通的建筑工人,都必须尽快掌握数字技能。
研究发现,全世界范围内,数字化人才需要什么样的胜任力还缺乏理论研究成果。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数字技能宣言》(E-skll Manifesto)已经号召所有的欧盟国家开展全方位的数字技能人才开发。他们认为下一阶段的国际竞争,将是数字技能人才的竞争。数字技术将重新定义很多传统产业的商业模式--包括建筑业。
因此,我们也已经在建筑行业的组织变革领域投入研究资源并获得了初步的成果。如王重鸣教授在《专业技术人员创业能力建设读本》中提出的创业能力模型的维度模块与能力要素理论,可以被定制到建筑业。这些理论和方法通过进一步完善和论证,会很快得到系统的应用,帮助我国的建筑业提升综合能力,从目前的粗放式关系经营过渡到能力经营。
二、数字化人才培育、管理和使用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数字经济需要大量的数字技能人才。但是,我们认为,国家与社会还没有为数字技能人才准备好必须要有的环境。我们指出,数字经济是高科技支撑的,属于颠覆性的、跨部门、跨界的,所以,需要大家理解,不但可以用于需求侧变革,而且可以用于供给侧变革,为社会提供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二、数字化人才培育、管理和使用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数字经济需要大量的数字技能人才。但是,我们认为,国家与社会还没有为数字技能人才准备好必须要有的环境。我们指出,数字经济是高科技支撑的,属于颠覆性的、跨部门、跨界的,所以,需要大家理解,不但可以用于需求侧变革,而且可以用于供给侧变革,为社会提供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但是,这样的创业变革也势必给创业者和社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危险因素。因此,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和理论以及方法指导,更需要公共政策研究部门和社会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变革。
我们看到,BIM技术已经过了将近二十年的努力,但是,整体上还没有获得成功。就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变革环境,我们可以这样说,数字化变革的社会环境成熟度需要研究、设计和完善。成熟度模型中应该可量化的各种维度。而这些维度的设计与开发必须汲取以前不科学的”拍脑袋“、”闭门造车“、”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方法告诉我们的教训,必须在“工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系统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研究设计、论证以后才推出实施,保证公共政策和管理方法的可持续性。
所以,需要管理学界和工程世界进行认真的沟通和合作。
(本文作者:沈江鸿,现任浙江省数字经济与创业创新服务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全球创业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全国数字经济产业联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